先道艺术网
当前位置:艺术家 >> 周怀民
  
周怀民
收藏      2   
      画家官网
周怀民(1906--1996),现代美术家,无锡钱桥人。自小喜爱书画。因家境贫寒,19岁离乡谋生。业余时间自学绘画,逢假日常去故宫观赏和临摹古画,尤爱临摹清代“四王”真迹,同时阅读、钻研绘画理论,向知名画家请教技艺。26岁时临摹的沈子居巨画《桃源图》,已假乱真地步,京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特聘他去教授国画。应徐悲鸿之聘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执教。他描绘的太湖山水画中,常毕现芦苇、芦塘的质感、气势和神韵,被人们誉为“周芦塘”。代表作品《山水》、《芦塘》、《葡萄》等。出版《周怀民画辑》、《周怀民藏画集》等。
 
中文名 周怀民 职业 教授 美术家
出生地 无锡钱桥 代表作品 《周怀民画辑》、《周怀民藏画集》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96年
 


目录
 
 1 艺术简介
 2 家庭背景
 3 艺术经历
 4 职业生涯
 5 书画世家
 6 艺术评价

 

 

  艺术简介


周怀民(1907-1996)曾用名周仁,一九o七年生,1996年逝世。江苏无锡人。擅国画。 1926年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师事吴镜汀,後留任该会教授 1934年起,相继在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1956年参加文联西北参观访问团,后多次到各名山大川写生 1958年被聘为江苏省美术馆宋元明清画展鉴别艺术顾问,苏南文管会鉴定委员北京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2年在北平中国画研究会和湖社学山水画。曾任北平中国画研究会讲师,京华美专教授、教务长,北平国立艺专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监察委员、中山书画社社长,苏南文管会鉴定委员,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作品有《山水》、《芦塘》、《葡萄》等。出版有《周怀民画辑》、《周怀民藏画集》等。

 

 

  家庭背景

周怀民,又名周仁,字顺根,生于光绪33年(丁未)农历6月22日(公历1907年7月31日),卒于1996年8月24日,斋号双柳书屋、水云阁等,无锡钱桥北街周巷人。

父亲周坤煜(字珍山)是在钱桥桥北桥堍下开茶馆的,因为人仗义,其兄又在汉口衙门当大官,地方上人就推举他做“图董”。(清代沿用明制,在县治以下设乡,每乡推举乡董一人,总揽全乡事务。乡以下分设若干图,每图推举图董,管理全图事务,另设图正一人,专管图内的田赋征收、田地房产的买卖过户、图册注记及赋税交款书等等。)其祖上根据周家家谱记载,在明代永乐年间从无锡玉祁槽坊迁来,家境因是大户人家原较殷实,到周珍山时已趋败落,房子有两间四进的厅屋,是巷上较好的房子,但田产只有在一块高地上垦出的三分田和屋旁的一块桑树地。周怀民母亲育有四女三男,后夭折了三个,周怀民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家里日子过得很清苦,好在两个姐姐都嫁了条件较优越的人家,两个姐姐出嫁后经常接济家人。日子虽然困难,周珍山还是让两个儿子上了当时的新式学堂。

 

 

  艺术经历

少年的周怀民就以擅画佛像而著称乡里,他早年毕业于无锡吴桥旁的一所技工专科学校,学的专业是“土木建筑”,这时的周怀民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因为姐姐的公公在北平电报局当干部,所以周怀民19岁就离开家乡到北平新街口电报局当了一名小职员。其业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逢假日则化一个大洋买张门票去故宫观赏和临摹古画,往往要到掌灯时分才出来,以致后来连故宫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一个大洋在当时可以买半袋面粉。周怀民节衣缩食,潜心艺术,他一有空就往故宫、荣宝斋和琉璃厂跑。他尤爱临摹清代“四王”画迹,同时阅读、钻研绘画理论,向著名画家请教技艺。久而久之,他练就了一支风骨遒劲、浑厚苍茫的画笔和一双辨别真伪,深邃锐利的鉴画火眼金睛。1926年(20岁)有了绘画基础的他进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师事吴镜汀学习山水,后任该会讲师、评议。水滴石穿,天道酬勤,六七年的刻苦钻研,其国画已可登堂入室。26岁时临摹的一幅四丈多长的沈子居巨画《桃源图》,已达乱真地步,北平的一些画家见了都交相称赞。京华艺专校长特聘他去该校教授国画,后来又任该校教务长,这时他与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等著名画家有了交往。1934年被徐悲鸿聘为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山水画兼职教授。

周怀民进京后吴镜汀对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吴镜汀只比周怀民大三岁。吴镜汀(1904―1972),名熙曾,号镜湖,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17岁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得金城、陈师曾指授,进而涉猎宋、元、明、清各家,50年代后致力于推陈出新。早年曾在京华美专、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曾任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委员、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吴镜汀擅长山水,取法传统,功力深厚,注重写生,其所作笔墨苍润,意境高深,气韵秀美。他深明“得之于心,以心状物”的中国艺术精神所在,强调“格体精微,下笔无妄”。周怀民早年山水用笔精到,坚持写生,主要是受其影响。

辛亥革命以后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政体的改变,文化重心开始北移,文化的价值形态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北京地区的绘画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官方的倡导下,美术研究的风气大开。1919年由金城、周养庵、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时任民国政府总统徐世昌是画会的支持者。

他批准将日本退还的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画学研究会专用经费。两年后,会员已达200多人。并编印《艺林旬刊》、《艺林月刊》,多次举办展览。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给年轻的周怀民提供了广泛学习的平台。30年代,北平的文运日倡,不仅绘画的发展日渐辉煌,而且在艺术面貌上进入了“京味”最浓厚的时期。周怀民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自己的绘画面貌的,后来逐渐成了“京派”画家的代表。周怀民的成功与其超人的悟性和少有的勤勉是分不开的。在30年代出版的《周怀民山水画集》上,黄宾虹题其画册云:“怀民先生天资聪颖,学力研深。此册秀逸华滋,洵称杰构”。同乡王昆仑赞周怀民作画“心随画笔到江南”。

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战争期间,周怀民回到了无锡,租住在西门的一个破落的叫“大悲庵”的庙里,与居住在四郎君庙巷的荣德生寓所相距不远。这时候他主要是粥画为生,也帮人鉴定古书画。初回无锡,周怀民生活较为困难,据说有一次外出写生竟饿昏在太湖边上,荣德生先生知道这事后特意差人去其住所送去了一石大米。在无锡的几年(后来在48—51年又居住在无锡),荣德生在经济上给予了较大的帮助,同时荣德生与周怀民也成为了好朋友,荣德生不仅邀请周怀民到梅园写生,为梅园补壁,还出资为其办画展。战乱的年代,生活虽然清苦,但这时期大量的写生却为周怀民艺术的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怀民曾深研马远的画水法,早年他生活在太湖之滨,湖水涟漪,朝夕相亲,忘不了故乡的太湖山水(改革开放后,每次回家乡都喜欢住在太湖边),在他的山水中常常可以看到太湖中常见的“芦荡”,这也形成了其独有的山水面貌。1947年,他在无锡城中公园同庚厅举办画展,一幅幅画面上的芦苇随风摇曳,渔人驾舟捕鱼,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所以他后来竟有了“周芦塘”之雅称。
解放前周先生曾先后在北平、天津、上海、广州、青岛、徐州、无锡、南京等地举行个人画展17次。五十年代,又在京、津、沪、穗等地举行10余次个人山水画展。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周怀民年事已高,但还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交流,这使得他忙得不亦乐乎。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在香港举办筹款画展。期间,周怀民的一幅葡萄竟被竞价高达一百万元,由于两位港商争夺此画又互不相让,残联主席邓朴方只得央求周怀民再画一幅。周怀民二话不说,立即提笔又画了一幅,至此,周怀民的两幅画就为残联募得了两百万港币。

1991年,周怀民在妻弟;旅美定居於丹佛市之台湾音乐教育家、台湾低音提琴之父计大伟教授一番努力下,促成应美国丹佛大学、纽约东方画廊等单位的邀请开始访美之旅,并在美国举办了多次画展,在外甥女丹佛大学杰出校友计安琪推荐下,还荣任美国丹佛大学的荣誉教授,成为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据庄栩先生提供给我的资料看,当时有几十家报纸报道了周先生访美和展览的情况,媒体盛赞周怀民为“国宝级画家”、“无私的中国人”、“真正伟大的公民”。

1992年周怀民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又赴日举办画展,以纪念中日邦交20周年。周老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监察委员、北京政协委员、中山书画社副社长等职。一生共在国内国外举办过35次画展。

周怀民去世后,前去吊唁的有千余人,乔石、荣毅仁、钱其琛、王兆国等都送去了花圈。周老曾遗言,要把他葬在家乡的太湖之畔。按照其遗愿,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无锡马山华侨公墓,背靠灵山,面朝太湖,其墓上方是荣智健为其家人修建的墓。其生前是荣家的座上客,死后还是和荣家毗邻而居。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则存放着周先生的部分遗物,在公墓名人墙上镌刻着先生的名字。(参考文章:双良《著名画家周怀民生平及其故居》、周国晴《怀念父亲周怀民》、顾一群《芦塘葡萄周怀民》、庄亦正《我的舅公周怀民》等。)

 

 

  职业生涯
 

早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任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桃李满天下,当代许多著名画家都曾拜在他的门下,倍受尊重。后来他任北京画院一级画师。周怀民还在家乡建有“周怀民藏画馆”。他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山书画社副社长、民革中央监察委员等职。周怀民擅长山水和花鸟,好游名山大川。师传统,师造化,作品风格独特,造诣甚深。尤善绘芦塘、葡萄,素有“周芦塘”、“周葡萄”之称。周怀民作品流传很广,深受藏者喜爱,许多作品先后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如曾赠送给罗马尼亚前元首齐奥塞斯库、日本前首相竹下登、中曾根康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实业家洛克菲勒,旧金山市长法因斯坦女士等。联合国大厦、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等都收藏他的作品。

80年代周怀民的作品进入海外艺术市场,从1990年开始进入香港两大拍卖行,其中1990年拍卖的数量最多,以后则较少见到正式拍卖。周怀民是北京画院闻名中外的画家、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民革中央监察委员,已经八十高龄了,祖籍江苏省无锡县钱桥镇周巷。无锡市新建的“周怀民藏画馆”落成,周老和妻子来锡参加剪彩开放典礼,借这个机会有幸采访了他。周老须发皓白,戴着眼镜,精神矍铄,身板硬朗。青年时代,他在北京谋生。学徒期间,利用假日到故宫去观赏临摹名画。中饭就啃馍馍、冷烧饼。冬天手冻疆了,搓搓热再画;夏天汗水湿透纸张,揉了重新临,多年的勤学苦练,便在绘画艺术上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周怀民忘不了故乡的太湖山水,他以善画“芦荡”、“葡萄”著称,有“周芦荡”、“周葡萄”的美誉。1947年,他在无锡城中公园同庚厅举办画展,一幅幅画面上芦苇随风摇曳,渔人驾舟捕鱼,一派江南水乡风光……解放后,周怀民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到峨嵋山观猴,去长江三峡写生、黄山、长城湖光山色陶冶了他的性情,扩大了视野。他又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在葡萄园内看到农民丰收的喜悦,串串水晶葡萄引起了他的艺术创作灵感,他细微观察,反复揣摩,又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表现手法,创出了新路。

1975年,他以葡萄作品赠送给联合国,美、意、法等国的报纸都作了详尽的介绍。从此,周怀民蜚声中外,在中华民族的绘画史上占了一席之地。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节衣缩食,收藏了一批流散在社会上的名贵字画。1984年,他毅然将这批藏画捐献给家乡人民,为此,无锡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建造了一座“周怀民藏画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了馆名。“丹青胜手精鉴别百轴秘藏献家乡,周怀民捐赠近现代书画精品展开幕”搜求千轴皆国宝,画笥充盈囊中空。先生岂为儿孙计,秘藏终为天下公。这是无锡籍画家周怀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向家乡慷慨捐画时,画坛老友潘?兹曾这样作诗兴咏。

市博物馆捐赠书画系列展之三——周怀民捐赠近现代书画精品展在市馆开幕,引来许多爱好者观赏品评。生于1907年的周怀民从青年时代起便爱好临摹和收藏古画,经过毕生节衣缩食逐渐觅得100幅宋、元、明、清的珍贵古画,并在绘画与收藏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鉴赏学养。他1957年入北京画院,平生擅长山水,得北宋神韵,尤以芦荡、葡萄著称,为国家一级画师。1984年秋,远在北京的周怀民毅然将几十年藏的200多幅历朝名家字画,以及自己的优秀作品献给了故乡。市博物馆专门为他建立了“周怀民藏画馆”。周氏捐画,都是众人平时难得一见的名家真迹,如邓拓的《草书毛主席答友人七律诗》,钱君?的隶书,赵少昂的《柳蝉图》,谢稚柳的《荷花图》、唐云的花鸟图、吴湖帆的书法,费新我的书法二嵌轴,沈鹏的草书轴,许麟庐、陆俨少的《松石双栖图》以及海上名家吴青霞的《鹤鸣图轴》等,三十余幅名人佳作洋洋大观。同时展出的还有15幅周怀民自己的巨幅佳构,包括《山花烂漫图》、《秋色满太湖》、《大箕山图》、《春山白云图》等,笔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师法自然,得天籁之趣。

 

 

  书画世家

国画大师周怀民,曾以“周芦塘”、“周葡萄”著称于世。其实打开《周怀民画集》、《周怀民藏画集》等专著,一幅幅动静相适、浓淡相宜、情景交融、骨力刚健的山水画更为沁人心脾。周怀民先生不仅以画著名,更以他的忠厚为人、待人谦诚、公而忘我、拳拳报国之心而感动后人。

老人离开我们已十余载了,是他的百年纪念。他无偿奉献给国家以及后人的100多幅罕世艺术珍品,其中包括明、清时期的古字画,还在家乡无锡的艺术馆中。周老对宋元山水独具匠心,特别对宋代马远的山水深有研究,在采众古人之长、博览名画杰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周怀民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豪放婉约为一体,工笔写意双美。他的山水画刚劲委婉,古雅多姿,他的葡萄晶莹剔透,他的梅花铁骨冰姿,给人以凝重贤贞之感。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价值千金,他都无私地奉献给国家,而老人一家仍生活在两间陋室之中。我曾常去周老家看计燕荪老师(周怀民的夫人),老人身居陋室,心态泰然,每天写字作画,在忘我的怡然中生活,不改其乐,使我领略了人生的真谛:金钱不是生活的本质,爱和奉献才是无价的。计燕荪继承了周怀民的水墨情缘,仍多次出现在名家云集的书画笔会上。他的大女儿周国瑾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继承父亲的中国画艺术上又有创新。行万里路,师法造化,是中外画家的共同追求。在这方面周国瑾是不让须眉的。她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甚至深入到“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因此,她的山水画潇洒豪放,意境深邃,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笔下的牡丹雍容华富,却又不娇、不俗、不媚,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神韵和风骨,从而博得了“脱尽脂粉气,难得丈夫风”的评价。

周国瑾的画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台湾等地展出,受到好评。北京天安门、钓鱼台国宾馆等收藏有她的作品,日本、委内瑞拉、比利时也均有收藏。

周国瑾还有一个崇高的愿望,就是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绘画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它的魅力。为此,她在北京收了许多洋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通过短短几年的精心培养,这些学生的作品已在国内举办过多次展览,形成了华夏文化海外传人的一支小队伍。美国、法国、西班牙、瑞士、委内瑞拉的新闻媒介都作了详细报道。丹青无国界,海外有传人。周国瑾的耕耘,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相信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她的海外学生近100名,将在京举行周国瑾海外学生国画展。

周老的幼子周国良,为人一如其父,温良敦厚,待人以诚,重义轻利,襟怀坦荡,画坛皆有口碑。他自幼受周老熏陶教诲,濡染丹青,以山水画用功最勤,后拜海上名家吴青霞先生为师潜心画鱼,并猎翎毛花卉。他的书画艺术最以“鱼”为著名,一条条鲜活、吉祥的鲤鱼在周国良的笔下,融入了人性化、趣味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他在绘画中既能保持中国画传统技法,又有新创意。因而他的山水画既有南国的秀丽又具有北方的雄浑,空灵飞动中见磅礴的气势;其花鸟质朴无华,拙中见巧;而其笔下相互嬉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群鲤图更为海内外所称道。国良的作品屡见于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多次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等地展出,并被中外政府首脑及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
周老及全家人都立志于中国书画事业。他们的昨天,今天及明天都将用优美的中国书画艺术陶冶世人的心灵。

 

 

  艺术评价

无锡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书画艺术领域中,历来人材辈出,各领风骚,其中不乏志向高远、才情超凡的画家,周怀民就是其中之一。

周怀民作为无锡乡贤画家,又是民国“京派”画家代表,还是著名的收藏家和鉴定家,其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较大。先生生前生活简朴,为人谦和,淡泊名利,乐善好施。

从形与意的关系而言,中国书画均以不似之似为真似,齐白石曾有妙言: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周葡萄”因追求似,在画面中融入西洋的光影表现法,这反而导致了其艺术上的失败!因为它失去的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情趣。晚年的周怀民频繁地到国内国外办展,也获得了一些头衔,鲜花掌声和应酬或许麻痹了其曾经聪颖的头脑,他最终没有像齐白石那样衰年变法,大器晚成。
©2014-2024 www.xda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德艺先道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4054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3546号
德艺先道艺术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