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道艺术网
当前位置:艺术家 >> 董寿平
  
董寿平
收藏      2   
      画家官网
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和北京东方大学。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协理事,北京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中文名 董寿平 职业 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出生地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 出生日期 1904年
 


目录
 
 1 艺术简介
 2 作品解析
 3 人格魅力
 4 艺术成就

 

 

  艺术简介


董寿平出身于诗书世家,董寿平高祖董霁堂为清中叶著名书法家,祖父董之焕为清翰林,以诗书著称于世。董家收藏文物书画甚丰,海外闻名。董寿平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画,刻苦自学。初画花卉后研山水,尤以画梅竹及黄山风景而著称于世。1931年书画问世即蜚声京华,获得中外人士的好评。1938年后在西安、成都等地从事书画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供职北京荣宝斋,从事编辑、创作、鉴定及培养专业人才的工作。无计其数的作品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或发表于专业报刊。曾多次应邀出国访问并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董寿平画辑》、《董寿平书画集》、《书画大师董寿平》、《董寿平谈艺录》、《荣宝斋画谱·董寿平画集》等。代表作品有《黄山云海》、《人字瀑》、《大渡河》、《雨后黄山》、《黄山风雨》、《二郎山之晨》、《娄山关》、《墨竹》、《墨梅》、《风竹》、《劲节迎风》等。同年邓颖超访问朝鲜时,以他的画赠送朝鲜政府。他的书画作品流传到海外的很多,尤以日本、香港为甚。国内除 “董寿平纪念馆” 集中收藏他的作品外,各大美术馆皆藏有董寿平作品。

 

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出身诗书世家。董家收藏文物书画甚多,海外闻名。董寿平受家庭影响,自幼就喜爱书画。董寿平善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之,浑厚古朴。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的雅誉。国内除“董寿平纪念馆”集中收藏他的作品外,各大美术馆也都藏有董寿平作品。 他的书法艺术富有个性,苍劲刚健、古朴潇洒、神形兼备、气度豪放,显示出了他那高尚的精神境界、渊博的学知和刚正不阿、胸怀坦荡的品德。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荣获“富士美术奖章”。

 

个人履历


1904年2月生。


1922年求学于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后转入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


1926年毕业于北京东方大学经济系。


1927年后自学书法、绘画,因慕清初画家恽寿平之品德,遂改名寿平。


1928年定居北京。


1931年始以卖画为生。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携家去西安,后到成都,得四川文豪林山腴赏识,为之延誉,于成都举办第一次个展。


1939年迁居四川省灌县都江堰玉垒关,在那里居住了12年,在四川各地举办多次个展。


1941年将画展所得之款捐献支援抗战。


1950年重返京华,任荣宝斋编辑。


1952年将所藏全部图书捐献山西省博物馆。


1956年沿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写生,创作了《长征》画卷。


1979年、1983年、1985年应邀三渡以荣宝斋顾问身份去日本,并在东京艺术大学讲学,作画示范,并在东京等地举办个人水墨画展览。


荣获 “富士美术奖章”。


大事年谱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 1岁

2月17日,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杜戍村东堡一个读书世家,父董维藩为其起名曰:“揆”。

 

1910年(清宣统二年)庚戌 7岁

WANGYAN_188 上私塾,读朱子小学、三字经。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 13岁

到外面去上学堂,老师讲《国策》,讲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讲《左传》,也讲格致新学。

 

1919年(民国八年)已未 16岁

在太原省立第一中学(今太原五中)读书。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 18岁

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读书,曾听鲁迅先生讲《中国小说史略》,不久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19岁

转入北京东方大学经济系学习.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23岁
6月北京东方大学经济系毕业。冬天回故乡办理父亲丧事。并立志成为一名画家,正式开骀研究学习绘画。改“揆”为“寿平”。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24岁
回北京正式定居。定期去故宫观摩字画,在家翻阅画史画论等书籍,临摹古人画法,学习、分析、研究各派各家风格,为探索一条自己的道路。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 27岁
董寿平的《墨梅》作品首次在“杨仁雅集”画扇展上出现,引起京华画界之震动。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国画家的地位。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29岁
在洪洞杜戍与刘延年结婚。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34岁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董寿平将家中所藏图书交由亲戚保管,另将盐店生意与一批珍贵手稿交盐店伙计乔华堂代理并保存。与夫人刘延年、太夫人及子绍曾和其他家人分两批出发,由运城奔西安,再经西安至成都。此次离开家乡后,再未回过洪洞杜戍村。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 35岁
居成都 ,举办入川后第一次画展,忘年交孙奂仑有诗题董寿平画。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 36岁
3月,迁灌县(今都江堰市)西街玉垒关前居住,隔江为青城山,在此作画12年。达1000余幅,题材多以青城山为背景。遍游蜀中山水名胜,阅读各种有关图书,分别在重庆、成都举办个人画展,与张大千、林山腴、谢无量、沈尹默、徐悲鸿、赵少昂、赵望云交往甚密,并互有书画诗题赠与唱和。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 37岁
沈尹默有诗赠寿平,称赞其绘画成就与为人。在四川南虹艺专担任美术教员。现存世作品有《墨梅》。


1949年己丑 46岁
从灌县移居成都。现存世作品有《香中别有韵》。

 

1950年庚寅 47岁
1月,给徐悲鸿写信询问有关绘画与政治问题。
2月,徐悲鸿给董寿平复信。
4月,从四川成都移居西安。


1951年辛卯 48岁
2月,从西安移居北京,住西单西铁匠胡同。


1952年壬辰 49岁
将家藏明清两代名贵字画80余件捐献给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得到山西省文化部门的表扬与感谢。


1953年癸巳 50年
被荣宝斋录用担任编辑。在荣宝斋工作期间,与工人一起置身于车间,为恢复提高我国木板水印画的印刷技术而努力工作,并获得发展。同时邀集画家多人,临摹我国唐宋以来名画近百幅,这是继隋朝官本以后又一次大规模临摹古画的举动,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并代替原作陈列。中国美术协会成立,被推荐为第一批会员。


1954年甲午 51岁
编成《中国版画选集》。被选为山西省第一届政协会议委员会委员。
4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和资助下,与几位同行赴黄山写生。董寿平对黄山的物理特征、雨雾松变幻规律进行考察,在研究琢磨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特的哲学理念成份,将情感融入笔墨。这次所搜集到的大量素材与对黄山切身的体验感受,为其以后的黄山作品创作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胸襟,并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又赴浙江富春江一带观察江水与松。写生后的巨幅《黄山云海》、《雨后黄山》、《天都云汇》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56年丙申 53岁
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邀请,创作“长征”画卷,沿红军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线路,深入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的二郎山、泸定桥、雪山、草地写生和体验生活,并于次年完成“长征”画卷的创作。巨幅山水画《娄山关》、《泸定桥》、《二郎山之晨》等作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60年庚子 57岁
在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讲学。董寿平《画史概述》出版。


1962年壬寅 59岁
将家藏名字画80余件捐赠山西省博物馆。


1965年乙巳 62岁
从荣宝斋退休,仍从事中国画的研究、讲学、创作。


1972年壬子 69岁
为北京国际俱乐部作巨幅《松瀑图》、《红梅图》等10余幅。


1973年癸丑 70岁
为新建的北京饭店东楼作画10余幅。


1974年甲寅 71岁
在“四人帮”炮制的“批黑画”运动中,多次被批斗。


1976年丙辰 73岁
创作的巨幅《黄山图》被日本长崎市唐人馆收藏;巨幅《报春图》、《红梅图》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1977年丁巳 74岁
为北京国际机场、北京工人体育场作巨幅《松瀑图》各一幅。文化部成立国画创作组,创作组成员有: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董寿平、吴作人、黄永玉,共同创作了许多大型巨幅国画作品。董寿平应邀为我国驻外使领馆作画,在欧美一些国家博物馆里收藏了许多他的作品。


1978年戊午 75岁
当选为山西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访问朝鲜,请董寿平作大幅《苍松图》当国礼赠朝鲜政府。为文化部作巨幅《巨壑奔流图》,现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1979年己未 76岁
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作特大巨幅《翠竹图》、《苍松图》。
10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作巨幅《山水图》作为国庆献礼。
冬,作为荣宝斋赴日展览团顾问第一次访问日本,展出作品12幅。


1981年辛酉 78岁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当选为理事。不久,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


1982年壬戌 79岁
为庆祝中国画研究院成立,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董寿平创作大幅《幽谷扬芬》,博得好评。


1983年癸亥 80岁
2月,应日本“雪江堂”邀请,中日友协代表团启功、黄苗子、董寿平访日举办画展,并绘《三友图》(董画松、启功画梅竹、黄苗子题画)祝雪江堂成立20周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英语向全世界播放并介绍了董寿平的书画。


1984年甲子 81岁
1月,创作《古松图》;为秦公所撰《碑别字新编》作序。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创作大幅《红梅图》,现藏中国美术馆。


1985年乙丑 82岁
1月,应邀在日本东京“西武百货店”展览大厅举办“董寿平水墨画展览”,同时在东京出版《董寿平水墨画展图录》,在东京展出后又转大阪展览,日本美术界人士评论为“这是真正的中国水墨画展览”。

1986年丙寅 83岁
5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去香港参加“现代中国画研讨会”,发表论文《中国水墨画及其意境》。在会上,晤老画友赵少昂、黎雄才,并合作《风寒三友图》。同时,他的作品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现代中国画展”。


1987年丁卯 84岁
应钓鱼台国宾馆邀请,为养源斋招待外国元首的场所作巨幅《青松图》,启功在上题诗。
初夏,以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名义,偕全国政协委员黎雄才、孙瑛赴日本参加“亚细亚美术交流会”。


1988年戊辰 85岁
1月,应香港华润公司邀请参加“国内国画名家展”。
秋,三晋文化研究会成立,被推荐为名誉会长。


1989年己巳 86岁
2月初,应新加坡《联合报》邀请,与夫人刘延年赴新加坡举办“董寿平书画展览”,
3月,应日本书法巨匠村上三岛邀请举办两人合作书法展。开创中日两国书画家合作的新篇章。
5月,日本出版了《书画巨匠董寿平村上三岛》大型画册。
8月8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书画巨匠董寿平、村上三岛书画展”在大阪开幕。
10月,山西太原晋祠新建董寿平美术馆,在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的关怀筹划与拔款资助下,第一期工程完成。筹建期间,得到日本友人村上三岛、宇佐美公有、旅日华侨林白先生的资金捐助。美术馆的建成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间深厚的友谊。


1990年庚午 87岁
8月2日,由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发行,日本高见富男监修,徐国栋、石伟编集,株式会社大冢巧艺社制作的大型精装彩色画册《董寿平书画集》出版。
9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书画巨匠董寿平、村上三岛书画展”。画展后,将书画精品200余幅赠给故乡。
10月12日上午,山西省省委省政府与太原市市委市政府在晋祠风景名胜区新建董寿平美术馆落成,并举行隆重开馆仪式。
10月13日,在太原市并州饭店举行“董寿平艺术学术报告会和笔会”。


1991年辛未 88岁
3月22日,去日本治眼病。
5月14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会见董寿平先生,先生将一幅写着“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的字幅交首相,并解释说,只有一心一意想着和平,才能做出对人类有益的贡献;又将一幅水墨《冬梅》赠首相,说,只有梅花,才能在严寒的冬天傲然开放,象征中日两国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7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东京宴请董寿平,探讨有关中国文化的哲理问题。
11月27日,东京的日本矿业株式会社在其美术馆举办“董寿平书画展”,董寿平应邀参加。日本出版《董寿平书画选》。
12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董寿平画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指定: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黄宾虹、李可染、吴作人、董寿平8人为中国书画之国宝人物。


1992年壬申 89岁
为纪念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20周年,大阪市阿倍野区的近铁百华商店举办“董寿平名品展”。
9月,日本文字文化研究所监修发行、株式会社便利堂制作的《现代中国画的巨匠董寿平名品展》出版。


1993年癸酉 90岁
5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书画大师董寿平》,杨武敏摄影,启功题签,穆青序,启功赞。
7月29日上午,“董寿平先生90岁书画展”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大厅开幕,首都各界人士1000余人、日本友人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下午,在北京饭店举行“董寿平书画艺术座谈会”。
7月30日上午,“董寿平书画艺术研讨会”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举行,首都各界人士与日本友人200余位出席会议。


1994年甲戌 91岁
1月,日本文字文化研究株式会社社长宇佐美公有率访华团前往晋祠董寿平美术馆参观。
夏,应邀往钓鱼台国宾馆作巨幅《黄山胜揽图》与《双松图》。
6月董寿平与日本书法家教育家原田观峰在钓鱼台国宾馆同乐园举行“中日书画家笔会”并共同出席了晚宴。
安徽、广西发生水灾,董寿平将义卖书画作品所得40万元捐赠灾区。
8月,撰写《洪洞董氏奕世学行记》。


1995年乙亥 92岁
夏,应邀去钓鱼台国宾馆避暑,创作巨幅《青松图》。
7月,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到晋祠董寿平美术馆参观。
8月,“董寿平书画展览”在台湾省台北市开幕。日本文字文化研究所监修发行、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制作的《中国画巨匠董寿平的艺术》出版。


1996年丙子 93岁
4月,由山西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与韩国春川翰林大学亚西亚文化研究所联合整理董寿平祖父董文涣与朝鲜人交往史料的《韩客诗存》一书,由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5月,为《清季洪洞董氏日记六种》作序。


1997年丁丑 94岁
1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清季洪洞董氏日记六种》。
3月,在病中,亲自撰写提交全国政协的《关于加强国家文物保护》的提案,并托弟子转交。
4月,王同辰将已整理完毕的《董寿平谈艺录》8万字文稿交商务印书馆出版。
6月21日20时25分,当代中国书画大师、美术评论家、鉴赏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北京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荣宝斋顾问董寿平先生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
7月7日,“董寿平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7月19日,荣宝斋负责人和董寿平孙女董良端、弟子李砚强等11人,带着董寿平先生的骨灰,带着众人的嘱托,乘飞机前往黄山以完成先生生前之遗愿。次日凌晨4时,李砚强一行8人乘夜色攀登,晨6时抵达顶峰----天都峰,将鲜花、松针、竹叶同先生的骨灰撒向峰峦之间。
1998年戊寅
5月,日本亚洲文化交流会会长受川宗央率领日本老年书画家在晋祠举办了“中日画家作品展览”。
1999年己卯
1月,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编著的《论世界的领袖》中载有《中国的人间国宝董寿平大师》一文。
9月,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书画大师董寿平书画卷》、《绘画卷》大型画册。中国影视传播中心出版了《董寿平画梅技法》、《董寿平画竹技法》、《董寿平画松技法》系列影蝶片。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胡锦涛参观董寿平美术馆。
2000年庚辰
11月,《董寿平先生纪念文集》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摘自《董寿平先生纪念文集》

 

 

  作品解析

匠心别具


以画竹闻名的画坛名家屡见不鲜,但董寿平的风格迥异,匠心别具。素有文同之挺劲,顾安之谨严,夏仲昭之繁盛,李方膺之简约,郑板桥之清癯,石涛之质朴,虽然他们各自风格整体面貌不同,但仔细揣度,其中尚有前人成法可寻,遗迹可踪。欣赏董寿平笔下的竹子,很难确切地说出它的渊源出处,但其风格鲜明,且不悖古法。艺术创作有 "胸有成竹" 之说,董寿平对此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创作之始。目视一张白纸,胸中自有布局,这便是 "胸有成竹"。但当第一笔落下,画家则应 "胸无成竹",而后便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不被其成竹所束缚,而应尽情抒写胸中之意,一气呵成。 所以,美术界称董寿平的竹子为 “寿平竹” 是恰如其分、确有道理的。


两种意义


古人把画竹称为 “写竹”。一个 “写” 字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画竹的用笔形式与中国书法最为接近,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不可能把竹子画好。欣赏董寿平笔下的竹子,一个 “力” 字贯穿始终,充弥于整个画面。无论是顶天立地的长竽还是画中局部的末节枝梢,都充满着力量,那种斩钉截铁般的笔力,足见他在书法上的超然功力。这幅《墨竹图》虽然属于纨扇类小品,但每一笔都是那样沉稳扎实,没有丝毫的犹豫马虎。即使是淡墨勾勒的竹梢,也是挺拔劲健,英姿勃发。起笔行笔,俨然是在写字。董寿平画竹,是对赵孟頫说的 “写竹还须八法通” 最好的诠释。

哲学理念


董寿平在青年时代从艺开始,便养成了半日读书,半日作画的习惯,他博览群书,有渊博的学识,曾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后研究东方哲学,善于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与现代表现技法相结合。所以,他的作品布局章法富有哲理,蕴含着深邃的东方传统哲学理念。他能够将诸如干湿、疏密、长短、浓淡种种对立的矛盾有机地统一起来,和谐地表现 在一幅作品中,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画竹的过程就是如何将具象美与抽象美和谐统一的过程,也就是画家本身与所画之竹融为一体的过程。人即是竹,竹即是人,要做到入画竹、竹化人。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成为董寿平作品鲜明的特征。

 

 

  人格魅力


董寿平先生的魅力,在于他高尚的人格。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助人为乐,这是董寿平从小就养成的一种习惯。 1923年,董老在北京世界语学校求学时,本准备暑假回晋探亲,因遇到一位燕京大学的同学的同学苦于没有路费不能回四川老家探亲,他便毅然决定放弃了自己回家探亲的计划。生前六十多年间,他参加各种义务展览、笔会、慈善、赈灾活动,捐献字、画数不胜数。最伟大的莫过于他的赤子爱国心。1941年他将在四川画展所得之款捐献支援抗战。晚年期间,全国侨联副主席陈彬藩,为弘扬茶文化常请他作画,多是墨迹未干就匆匆拿上走了,董寿平不但不烦,反而觉得开心,非常赞许陈氏的这种风风火火的作风。1994年,华南发生百年不遇的水灾,香港《大公报》等六个单位发起名家书画赈灾义卖会,董寿平闻悉后,画了一幅四尺墨竹《风雨劲竹》捐献义卖。那次活动,共有207名书画家、雕塑家捐献作品200件,义卖款总金额为240.9万港元,而董寿平的那幅《风雨劲竹》由升华服务有限公司主席包玉刚之女苏包陪庆女士以29万港元认购,创当次义卖之最高纪录。


董老一直热爱和关心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他就先后两次向山西省博物馆捐赠了祖传的古代珍贵字画数十件。其中有明清册页,明代万历年间朝鲜画家李滩隐画的墨绢本《赤金竹》,及清代画家为他的高祖董霁堂画的《抚膝肄书图》、《汉书下酒图》等。1983年,他再一次向家乡捐献自己创作的精品书画200幅。他的家乡为纪念董寿平的艺术成就,在山西省太原市有关部门与日本友人的大力合作下,在太原市郊名胜古迹--晋祠公园内,建成一座长期收藏和展览董寿平作品的美术馆。这个美术馆坐落在具有悠久历史的晋祠博物馆内,晋溪书院东侧,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董寿平在《艺术和书法作品捐赠书》上这样写道:"我的子孙及亲属均不得以任何借口索取或借用、借看;我的子孙和亲属均不得参与 "董寿平美术馆" 管理工作"。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董寿平的高风亮节,他是中国现代为数不多的德艺双馨的书画大师,即使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仍洁身自处,完美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艺术成就
 

董寿平先生技法全面,修养深厚,不仅是书画艺术家,而且是当之无愧的哲学家、美学家,不愧为我国书画史上一座丰碑。


他几十年沧桑风雨中辛勤耕耘于书画,留下了成千上万幅一贯雍容恬静、旗帜鲜明的历史名作。他的画风苍劲浑朴,布局精到,清新典雅,以造化为师而不违古法,在风格上有突出的个人创新。他的画出于天籁,从写生入手,笔墨活泼,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既求形似,也重神似,更重表现对象的精神。所作朱砂红梅堪称绝技;所作墨竹俊逸挺秀,简练轩昂,构图空灵,别具一格;所作山水更是脍炙人口,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画卷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其作品在画界享有 “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 的雅誉,体现了哲学与美学和谐统一,完美地代表着文人画那种天人合一的真髓,不仅具有诗画的天然意境,还富有一种谦和醇厚的文人书卷气质和儒士风范。显示出了他高尚的精神境界、渊博的学知和刚正不阿、胸怀坦荡的品德。

©2014-2024 www.xda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德艺先道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4054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3546号
德艺先道艺术咨询热线